建筑riba在中国有用吗?
Riba这个术语起源于西班牙文,翻译过来就是“溢价”(premium)的意思。这种设计原则认为建筑物存在一个“最佳高度”或“最优尺度”,高于此限度,在建筑物的高层就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其结果是使建筑物变矮。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造价与高度的关系;另一个是高度与建筑面积的关系。 首先来说第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想清楚,当你建造一栋楼的时候,你投入的成本是否和你的高度成正比呢?答案是肯定的,以造价计算,每增高1米,成本就要增加2%左右。也就是说,当建筑高度从100米增到300米时,你的造价会增加45%左右。那么此时你的利润会不会也增加45%呢?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的限制,你的建筑面积不可能无限制增大。假设你的土地价值不变,当建筑面积增加1倍,地价分摊到每个平方米上就减少了50%,而建筑成本的增幅远大于这一比例。当你的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占地面积)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增加层高,你获得的收益就不会再增加,因为你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收益的预期。此时再增加投资,你就亏了。所以说,高层建筑并不是造价越高就越省钱。
其次再说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把楼造得很高?这取决于你的项目所在地的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和用地成本。如果项目所在地人口密度较低,开发强度较小,而你的用地成本又比较高的话,把楼造得很高并不划算。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把项目分成两部分,建两栋相对较低的楼房,可能更加合适一些。反之,如果你所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开发强度较大,而你又有足够便宜的用地的话——当然,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把楼造得很高很有必要。因为这样能够在保证容积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riba原则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建筑是否有用呢?我的回答是绝对有用。因为在我国,尤其是大城市,高密度、高容积的开发方式将会越来越受到限制。从深圳等地提出的规划限制来看,今后大城市的用地将变得越来越贵。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减少浪费、提高土地效益的项目才会受到政策的鼓励。具有节约意识的建筑ria原则,必将会在今后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