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有什么对不起中国?

长孙丽涵长孙丽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后,作为在四川长大,并且离震中较近的绵阳人,我写了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时间过去十二年,现在再看那篇答案,依然觉得心如刀割。 我想说的是,在重大灾害面前,不同地域的人们表现出不同的姿态——

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我在微博上贴出了自己拍摄的现场视频。随后几天,我的微博成为了关注灾情的新阵地。

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捐款和物资外,还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询问如何能去绵阳灾区做志愿者。 我一直坚信,灾难面前,最能体现人性的光辉。 而这些光辉,都是平凡人发出的光芒。

1、“不管多大困难,我们大家一起帮忙,就一定能挺过去!” 5月13日,我从成都赶到绵阳。当时火车站人多拥挤,我几乎使出洪荒之力,才挤上去。

一下火车,就被迎接抗洪救灾的群演带到了基地。晚上,看着电视里央视播报的洪水侵袭景象,和我身边一群满怀热情,却无处使力的志愿者,我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我和几位志愿者朋友来到绵阳北川。这里正是重灾区,道路被冲毁,房屋被摧毁,到处是废墟。 我们辗转找到了北川教育局,局长正在给几个志愿者安排任务。看见我们来了,他高兴地说:“你们终于来了!”

我惊讶于他的乐观精神,问他:“北川现在这么多人来支援,是不是可以慢慢重建了?” 他笑了笑说:“重建?不可能的。” 然后指着远处的一片荒地告诉我们,这块地即将要建成学校,用来安置附近村庄的学生们。 “重建?怎么可能呢。” 这句话像铁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从北川出来,我来到距离震中最近的映秀镇。在这里,我看到了无数充满绝望与悲伤的眼神。 2、“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在映秀镇,我见到了唐倩。她是我十年前在重庆南开中学就读时的校友。

十多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唐倩,随父母从北京前往重庆。 那天下午,我们在映秀河边聊天,她说起了当年家里人为她申请救助金的艰难。 后来,我和唐倩一起去了她的母校——西南财经大学。在学校门口,她给我讲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不平凡的故事,并带我到校园里的一尊雕塑前。 这尊雕塑记录着一场震惊中外的灾难:1996年,发生于峨眉山的矿难,247人因之丧生。

在废墟上重新崛起的学校,因在灾难中英勇自救而备受赞誉。 在灾难中,人们感受到了人类意志的力量。

3、“不管情况多糟糕,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等待你们的到来!” 离开北川时,我答应朋友们,会回来参加灾后重建活动。 一年后,我再次来到绵阳。当时我正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读研究生。 我原本打算在美国留学期间完成建设家园的计划,但不幸患了甲状腺癌。 我没有告诉家人,独自一人做了手术,回到美国继续学习。 我也没有忘记五年前的承诺。终于,在2016年的春天,我又来到了北川。 这次,我还带来了美国的伙伴和朋友。我们一起在北川新建的博物馆里参观。 在这里,我们领略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中国人守望相助,团结一心的集体力量。 我们也遇到了来自天南地北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团队。他们中有的人通过基金会捐助物资,有的人直接参与救援和重建活动。

十二年前,当我写那份长一点的解答时,我说过: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我盼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的我,虽然离开了校园,但相信知识能够改变世界。 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能力,通过知识和技术,为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 因为,这是我最好的报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