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赞怎么读音? 是Zhàn,不是Zǎn!! Zhàn 读作/zæn/ “zh”发第四声(重音); “an”发第一声。 比如: 这些字在《新华字典》里都是这么写的,但它们的读音却有区别: zi(第三声),zhi(第四声),zhan(第四声),zhai(第二声) 这几种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都有用例。 但古书里面这种情况要少很多,大部分的字都是单音节的。 所以它们在古代汉语字典里面是这样的: 这种字形和读音的对应关系在现当代汉语词典里也能看出来: 虽然“之、兹、此”等字现在都读轻声,但在古代汉语中它们都是单音节词并且有对应的字形,所以它们在字典中的读音也是相对应的。因此读“之”的时候就要读第一声。 而“詹”的古读音为“ㄓㄢˇ”,也就是第二声。
到了近代,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这些字多用于文言文中,其读音也承袭了古人的习惯,保留了古音。而“之、兹、此”等字作为常见的虚词,现代汉语中大多读轻声,其读音也就发生了变化,跟“詹”的读音相同了。
赞同 12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9 4:59:45 雅思赞的“赞”字,应该按方言发音,即入声“zan”,音同“占”。为什么这么说呢?
1、书名命名一般有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果“赞”字发平声,其读音与“赞比”“赞叹”基本同音,按我国文化传统,这样为书命名不严谨,甚至会令人觉得轻薄,有哗众取宠之嫌。而按方言发音,即入声“赞”,“赞”字有“美、善”之义,晋·干宝《搜神记》中有“上天见赞,下民所归”之用法,有褒扬、嘉许之意。那么书名读“雅思赞”(yan seu zan),其文化含义是很吉祥,不落俗套的。(“雅”字有美好的意思,如“雅观、雅素”等。)“雅思赞”三字连读其声亦和谐雅音。
2、从作者的籍贯与生活经历来说,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祖依艺仕于唐,曾任冀州刺史、太子少保,著有《尚书类训》等,后被贬。祖刘纶,曾任集贤殿学士、广陵(今扬州)县令等职,著有《春秋释例》等,后以事贬镇江县令。父刘溆,曾任太子宾客。从作者的籍贯与家世看,作者少时主要在洛阳、扬州两地生活。洛阳古九州之一,为周、汉、魏、晋、隋、唐等帝业京都,自古文化昌明,经济繁华;扬州则地处江南,乃鱼米之乡,自古也是人杰地灵之邦。所以,刘禹锡少时生活在两个文化繁茂的都市,其受文化影响甚深,因而奠定了其文学创作的根基。古代人们文化素质的高低主要看毛笔字和四声读音的掌握。刘禹锡少时生活在文化繁茂的苏豫皖地区,必熟练掌握四声发音及其用法。他创作如此富有文化内涵的精美华章,如果给题目注音为“雅思zan”“雅”字既平,其音又入耳难听,这可能吗?不可能。
其实,从《乌衣巷》一诗中也可以看出刘禹锡掌握四声发音及其用法是熟练且准确的。诗的全篇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中“斜”字为入声“xia”。朱自清、叶圣陶、叶至善等语文大家在《文章例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2年)中说此诗的用韵“是古入声‘甲部’的韵”,且对此诗的写作特色做了精辟详尽的评说,可参看此书。
赞同 12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2 7: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