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带家属吗?

燕志国燕志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近来,网上讨论“博士夫妇离婚”的热潮渐渐退去,但关于“是否带家属出席毕业典礼”的争议却迟迟无法平息。据《明报》报道,博士毕业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即将毕业于新泽西理工学院的吴毅博士却选择了离婚,而缘由是妻子不让他带妻子和孩子前去参加他的博士毕业庆典。作为回应,新泽西理工学院校方决定,将强制所有出席典礼的学生、家长及随行人员穿上礼服。无独有偶,耶鲁大学也于今年6月颁布了一项新规定,强制要求参加毕业典礼的家族成员(家属)必须着装正式。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苏力认为,西方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关注和强调,已经达到了一种“迷信”的程度。而朱新伟教授则认为,在博士毕业这样一个喜庆的时刻,校方规定必须穿礼服这一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扫兴”的感觉。而教育部长江学者丁小平教授则说,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尊重学术自由尤其要紧,否则学者会失去奋斗的必要和动力。其实,在笔者看来,学术自由不但包括个人研究、著作和讲授的自由,而且包括个人生活和私生活的自由。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兼顾带不带家属出席博士毕业庆典这样的事情所隐含的个人私生活和学术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都知道,当一名学生选择了做博士(或硕士)的时候,他就不是一般的学生了,他已经成为一名“准研究员”(有些人从来就没有走出过学生时代)。这意味着,他/她将更加接近于完善的一位研究者,这就意味着从学术本身来说,他需要在更大的幅度、更为广泛的领域内,运用更为个性化的、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来证实(或者证伪)自己对某个问题(或者系列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从笔者本人的读博士的经历来看:一、读博士是个人成长的必需环节。一个人开始注重并且真心爱好学术研究,往往是从博士学习的经历开始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博士阶段,个人的问题意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关注和被讨论的可能,虽然博士的学习过程经常会让人觉得困惑乃至痛苦。而痛苦之所以值得体验,就在于人可以在痛苦中反思,而反思所带来的成熟和坚韧无疑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养料”。

二、是否带家属出席博士毕业庆典不应该成为是否完成博士学业的“分水岭”。尽管个人的家庭生活和私生活确实应该得到尊重,但是,作为毕业庆典这样的大事,更应该被看做是学术生活和个人生活交融的产物,应该以比较科学和理性的方式,进行安排和进行。新泽西理工学院的规定,显然没能考虑这些,这种想当然的做法,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倒会起相反的作用。

三、学术自由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以怎样的方式更好地实现学术研究的问题。真正的学术自由,其实更应该像德国大学那样,学术研究的活动空间范围其实是可以被大致分为三部分的:一是学科内部的自由,二是学术之间(不同学术学科之间)的交流的自由,三是指向学术外部的、现实的社会生活的自由。正因为如此,德国的许多学者才倾向于把德国的学术研究中心逐渐从柏林转移到了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等经济和文化中心。

对于中国的高校来说,尊重学术自由尤其要紧,因为,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中国需要和国际学术界有更多的交流;而且,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很多亟待研究的学术课题,中国的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也亟待学术的回应。只有视野开阔的中国学者才可能做好中国的学术研究,才可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的学术自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