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竞赛包专业竞赛吗?
作为常年参加数学竞赛的选手,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以2019年为例,全国共有33所学校的选手获得决赛奖金(注:这些学校都是大学数学竞赛省级竞赛的获奖单位,也就是这个省所有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成绩排在前33名的队伍),这些学校共派出44位选手参加决赛。其中来自华东师大的有5人,南大4人,安大、复旦、浙大、西工大各3人。其他高校人数在1-2人不等。 可以看到,虽然参加竞赛的学校有很多,但是最终能进入决赛的只有44个人,也就是大概一百个人里才有一个能够最后进决赛(当然这44个人里面很多是本校参赛人数最多的,比如南大和复旦都是13人左右);而能够拿到奖的则更少,大约一千个人里才有一个能获得奖。 所以可以说竞赛从大规模上还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竞赛的题目非常难,我曾经见过一道题需要算几个立方根然后求和,其复杂性甚至可以和考研数学相比较了。所以竞赛对于学生能力要求很高,不是单纯刷题就能获得的。
那么是否有人因为参加了竞赛而从此改变人生呢?也是有的,之前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这个竞赛国二的成绩就比较容易获得,我们队拿了国二之后保送到了上交,还有一个同学拿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特等奖,直接拿到了保送名额;还有的同学拿了华北电力的特等,可以直接不用考数学专业课直接拿到保研资格。不过这种概率是非常低的,我认识的所有人里只有一个幸运儿获得了这种“超高奖励”。 总之竞赛很难,但是真正能够从中受益的人却是极少数。